禹州“非遗扶贫工坊”开班,钧瓷技艺助百名残疾人就业

近日,河南省禹州市“非遗扶贫工坊”正式开班,旨在通过传承和发扬钧瓷技艺,帮助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,助力脱贫攻坚。这一举措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,也为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钧瓷,作为中国传统的“五大名瓷”之一,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技艺,深受国内外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爱。禹州作为钧瓷的发源地,拥有丰富的钧瓷文化底蕴。此次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正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钧瓷。
据了解,此次“非遗扶贫工坊”共招募了100名残疾人,他们将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,学习钧瓷制作技艺。工坊为残疾人提供了免费的学习机会,并承诺学员毕业后,将优先安排就业。此举不仅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,也为他们融入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在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仪式上,禹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开班是禹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,也是传承和弘扬钧瓷文化的重要途径。政府将全力支持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发展,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。
在工坊内,学员们认真聆听师傅讲解钧瓷制作技艺,并亲手操作,体验钧瓷制作的乐趣。学员张先生表示:“以前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,生活很困难。现在有了这个机会,我不仅学会了钧瓷制作,还找到了工作,生活有了希望。”
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设,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。在工坊内,学员们通过学习钧瓷制作技艺,不仅提高了自身技能,还收获了自信。学员李女士说:“在这里,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,也明白了残疾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人生价值。”
钧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,离不开人才的培养。此次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为钧瓷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工坊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,提高教学质量,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学习机会。
此外,禹州市政府还计划将“非遗扶贫工坊”打造成一个集钧瓷制作、销售、培训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,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总之,禹州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为百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,助力脱贫攻坚。在传承和发扬钧瓷文化的同时,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。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残疾人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