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申遗成功,30家工坊助力千户豆农增收,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
近日,河南省许昌市的一项传统手工艺——许昌腐竹制作技艺,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这一喜讯不仅为许昌腐竹这一地方特色产品增添了文化底蕴,更为当地30家工坊和千户豆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许昌腐竹,又称许昌豆皮,是一种以黄豆为原料,经过浸泡、磨浆、煮浆、浇皮、晾晒、切割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传统豆制品。许昌腐竹色泽金黄,质地柔韧,口感鲜美,营养丰富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然而,在传统制作工艺传承过程中,由于市场波动、技术更新等因素,许昌腐竹产业一度面临困境。
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,许昌市积极推动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终于申遗成功,为这一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申遗成功后,许昌市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推动许昌腐竹产业转型升级。目前,许昌市已有30家工坊投入到腐竹制作产业中,带动了千户豆农增收。
这些工坊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,不断改进生产工艺,提高产品质量。他们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,优化生产流程,确保腐竹的品质和安全。此外,工坊还注重品牌建设,通过参加各类展会、举办品鉴活动等方式,提升许昌腐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在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的带动下,当地豆农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。过去,豆农们只能将黄豆卖给中间商,收入微薄。如今,通过加入工坊,豆农们可以直接将黄豆加工成腐竹,实现自产自销,收入大幅增加。
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的申遗成功,不仅为许昌市带来了经济效益,更为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许昌市将继续加大对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,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让许昌腐竹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同时,许昌市还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示范引领作用,带动更多传统手工艺走向市场,助力乡村振兴。通过举办各类培训、交流活动,提高传统手工艺人的技艺水平,培养新一代传承人,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工艺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总之,许昌腐竹制作技艺的申遗成功,是许昌市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许昌市将继续努力,让这一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