鄢陵县花木生态产业园扩产 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1.5万花农就业
鄢陵县花木生态产业园的扩产计划,正以蓬勃之势改写区域经济版图。这座以“中国花木之乡”闻名的中原小城,通过19年专注培育的花木产业,不仅实现了年产值12亿元的突破,更带动1.5万花农端稳“生态饭碗”,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产城融合的鲜活样本。
科技赋能: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的跃迁
在许昌市市长刘涛近期调研中,鄢陵县的花木产业转型路径清晰可见。龙头企业如容大园林、绿朗生态等正推动种植标准革新,通过组培育苗、智能温室等技术,将亩均效益提升30%以上。这种“实验室育种+基地规模化种植”的模式,犹如为花木产业装上“数字引擎”,使传统农业迈入精准化时代。多一亩苗木超市的创新实践更值得关注——其打造的线上交易平台与线下示范场景结合,让苗木像超市商品般明码标价,年交易额突破3亿元,成为中部地区花木产销的“中枢神经”。

三产融合:一朵花的跨界增值之旅
鄢陵县深谙“以花木改善生态、以生态承载旅游、以旅游激活三产”的发展逻辑。花博会这一IP持续19年的影响力,如同磁石般吸引资本涌入:花都温泉二期、清流河景区等项目的1.28亿元投资,将田园变景区、苗圃变公园。游客在万亩花海中体验“森呼吸”时,背后是“种植+观光+康养”的复合产业链——一株普通苗木经过创意盆景加工、景观设计应用、精油提取等环节,价值可翻10倍,这正是鄢陵花木“接二连三”增值的秘诀。

共同富裕:产业链上的民生温度
扩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惠及基层。通过“ *** +企业+贫困户”的绿色扶贫模式,贫困户被嵌入花木产业链各环节:60岁老人参与苗木修剪日薪80元,年轻人学习盆景 *** 月入5000元,这种“家门口就业”的场景在鄢陵已非个案。更值得称道的是集群效应——餐饮民宿因游客激增新增200余家,周边村民的闲置农房改造成“花间民宿”,年租金收入达5万元,形成“一业兴百业旺”的良性循环。

未来挑战:规模与可持续的平衡术
尽管成绩亮眼,专家指出隐忧:同质化竞争可能稀释品牌价值,需警惕“重规模轻特色”的陷阱。对此,鄢陵正构建“特色品种数据库”,计划3年内培育20个专利花卉品种,同时通过电商直播将产品半径扩展至东南亚。正如当地负责人所言:“我们要让每株花木都带着鄢陵的DNA走向世界。”这场从“数量增长”到“质量革命”的转型,或许正是中国县域特色产业升级的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