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州“非遗扶贫工坊”开班,钧瓷技艺助力百名残疾人就业

许昌新闻网 阅读:5 2025-07-15 20:19:34 评论:0

近日,河南省禹州市“非遗扶贫工坊”正式开班,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传承和发扬钧瓷技艺,帮助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,助力脱贫攻坚战。

钧瓷,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瑰宝,起源于唐代,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。禹州作为钧瓷的发源地,拥有丰富的钧瓷文化底蕴。此次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正是为了传承这一非遗技艺,同时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,助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。

“非遗扶贫工坊”位于禹州市,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,设有钧瓷制作、烧制、包装等环节。工坊内,来自不同地区的百名残疾人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,开始了钧瓷制作的学习。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缺,但心灵手巧,对钧瓷制作充满热情。

在工坊内,残疾人们通过亲手制作钧瓷,不仅能够掌握一门技艺,更能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。钧瓷制作过程复杂,需要耐心和细心,这对于残疾人来说,无疑是一次挑战。然而,他们并没有退缩,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,努力克服身体上的不便,用心去感受钧瓷的魅力。

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得到了禹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。政府不仅提供了场地和设备,还组织了专业师傅进行教学。此外,政府还积极协调,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,确保他们在工坊内能够稳定就业。

在钧瓷制作过程中,残疾人们不仅学到了技艺,还学会了团队协作。他们相互鼓励、相互帮助,共同进步。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,也让工坊的氛围变得温馨和谐。

据悉,此次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设,预计将帮助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。他们通过制作钧瓷,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,还能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,提升自身价值。

钧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,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。此次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,也为钧瓷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政府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钧瓷这一传统技艺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,为我国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。

总之,禹州“非遗扶贫工坊”的开班,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。它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,更让钧瓷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发展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些残疾人在钧瓷技艺的道路上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许昌新闻网,许昌热点新闻,许昌今日新闻,许昌综合新闻门户